《中国调味品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《醯赋》及出典探源

 
来源:中国调味品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6-21
 

赋是发端于《楚辞》,兴盛于两汉的一种文体。后世赋体衰落,但并未完全绝迹。以食品为对象的赋作并不少,但以调味品为对象的非常鲜见。在古籍《醯略》[1]中,有题为《醯赋》的赋作一首。醯的意思就是醋。

《醯略》是清代杭州藏书家赵信(?—1701)摘抄古代典籍中关于醋的相关种种编辑而成的醋的“大全”,也是目前知道中国仅有的一部主题是调味品醋的古籍。[2](P218—221)全书四卷,在卷三《诗文》中,附录赵信撰写的《醯赋》并醯酒倡和诗。

一、《醯略》的标点

由于古籍中《醯赋》没有标点,乍一读起,不知如何断句。笔者经过研究,试将赵信《醯略》标点如下:

爰醯名之肇始,伟散著于群经。《鲁论》胜讥于或乞,《内则》详制于柔腥。宜饮食而和用列谷阳,夫东廷旧传造作于殷果。曾闻劝戒于刘伶,厥醸似酒,厥味如蓂。厚渍敖仓之粟,差解食品之腥。或贮百瓮,或藏一瓶,或拟三斗之饮,或广千瓿之馨。尔其《本草》咸书,《方言》备载。赐总管之头衔,憎小耗之恶秽。味投梅实以成酸,色映桃花而可爱。摄生列五味之先,尝膳近七事之殿。鼎铉藉之以调羹,祠祭需之以时荐。常镇蛟龙之伏,莫负鱼鸡之选。华池左味,陶家之新号堪夸;凤林鸣酸,仙药之佳名称擅。乃若枨齑为友,梨枣同酸。课输国赋,职隶天官。多食却愁其损胃,少饮斯能以辟寒。衉血传长者之德,■蠡饮军中之干。注鼻鞠囚史著严刑之过,开胸豁眼医称善治之丹。每思东里独妪之醯,常怀邹平食宪之单。斯为味乎?至味良其餐乎?常餐至有叠山佳句,石恪书图风流,曼卿饮与酒而俱尽传神,王戬年虽老而能摹,潘子则逡巡戏咏,卢相则笑答堪娱,赵卿为治眼之上药,王维闻入瓮之吚吾。夫其瓶投红炭以制瓮,驱白醭为方。动韩家之顽石,发郑氏之新香。病入庭前之树,医痊火上之伤。宋都坊库一十八处之称富,周礼奄女二十二人而共襄。抑且一字成洛阳之桥,二豆致房中之喜,贮至须乎土城熟,必调夫铜匕,杯浮苦酒,书生每对此而攒眉;壶满寒浆,妒女更相宜而染指。

二、《醯略》典故出处考

即便是给《醯略》做了标点,现代人读来也是晦涩难懂。这是因为作者是大藏书家,家藏古书无数,阅读古书无数,为显示学问深厚,在《醯略》里使用了大量的典故。弄清其出典是理解《醯略》的基础。现将《醯略》所用典故出处逐句考证如下:

“爰醯名之肇始,伟散著于群经”,这句话意思是:哪里是“醯”名称的开端,要到分散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寻找。这是全文中少有的没有用典的句子,但仍然与典故的来源“群经”有关。

“《鲁论》胜讥于或乞”《鲁论》,即《鲁论语》。《论语》:“孰谓微生高直?或乞醯焉,乞诸其邻而与之。”[3](P59)

“《内则》详制于柔腥”《礼记·内则》:“肉腥,细者为脍,大者为轩。或曰麋、鹿、鱼为菹,麕为辟鸡,野豕为轩,兔为宛脾,切葱若薤,实诸醯以柔之。”[4](P344)

“宜饮食而和用列谷阳”《礼记·内则》:和用醯。[4](P343)《仪礼》:醯醢百瓮,夹碑十以为列,醯在东。贾公彦疏:夹碑在鼎之中央也,醢在东。醯、谷,阳也。[5](P413)

“夫东廷旧传造作于殷果”《物原·食原第十》:“殷果作醋。”[6](P26)殷果:人名。

“曾闻劝戒于刘伶”《渊鉴类函》:“晋刘伶妻吴氏,因夫嗜酒败事,欲其节饮,每酿酒则以盐梅辛辣之物投之酒内,致其味酸,盖不欲其饮也。”[7](卷391)

“厥醸似酒,厥味如蓂”《风俗通》:“酢如蓂荚。”[8](P609)蓂:古代神话传说中尧时的一种瑞草。

“厚渍敖仓之粟”柳宗元《与李睦州论服气书》:“醯敖仓之粟以为酸。”[9](P845)敖仓:秦设置古代重要粮仓,泛称粮仓。

“差解食品之腥”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》:“醯……食品中用之,所以杀腥肉及其气,亦所以酿菜而柔之者也,以济百味。”[10](卷47)

“或贮百瓮”《仪礼》:“醯醢百瓮,夹碑十以为列,醯在东。”又,《礼记》:“宋襄公葬其夫人,醯醢百瓮。”[4](P344)

“或藏一瓶”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鲁匡言酒酤法,一斛之平……”[11](P1182)

“或拟三斗之饮”《忍经》:“昔人有言:能鼻吸三斗醇醋,乃可为宰相。”[12]

“或广千瓿之馨”《史记》:“通邑大都,醯酱千瓿,比千乘家。”[13](P3274)

“尔其《本草》咸书,《方言》备载”《本草》《方言》均著名古籍。

“赐总管之头衔,憎小耗之恶秽”《清异录》:“醋,食总管也。恶醋为小耗。”[14](P109)在酸甜苦辣咸中,醋居五味之首,古人称醋为“食总管”。小耗,恶醋的别称。

“味投梅实以成酸”《尚书》:“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”[15](卷10)

“色映桃花而可爱”唐冯贽撰《云仙散录》:“唐世风俗,贵重桃花酸。”[16](P31)“摄生列五味之先”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五味,六和,十二食,还相为质也。”郑玄注:“五味,酸、苦、辛、咸、甘也。”[4](P344)把酸味列为首。

“尝膳近七事之殿”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,指祭祀、朝觐、会同、宾客、军旅、田役、丧荒。暗指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事。

“鼎铉藉之以调羹” 《尚书》孔安国疏:“盐咸,梅醋,羹须咸,醋以和之。”[15](卷10)

“祠祭需之以时荐”《祭法》:“四时之祠皆用苦酒。”[17]

“常镇蛟龙之伏”《唐国史补》:“圣善寺阁,常贮醋数十瓮,恐为蛟龙所伏,以致雷震也。”[18](P46)

“莫负鱼鸡之选”谢叠山《乞醯》诗:“先民耻乞字,乞醯良可丑。卖鸡买鱼烹,鸡鱼谁舍取?”[19](P124)

“华池左味,陶家之新号堪夸”《新修本草》:“醋酒为用,无所不入,愈久愈良,亦谓之醯。……丹家又加余物,谓为华池左味。”[20](P494)原书已佚,但该书有南朝梁时陶弘景序,又“丹家”称谓,后世认为是陶弘景所言。

“凤林鸣酸,仙药之佳名称擅”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西王母曰:‘将要告汝要言。夫欲长生者……凤林鸣酢。’”[21](P74)

“乃若枨齑为友”杨万里《芥虀》诗:“枨香醋酽作三友。”[22](P215)

“梨枣同酸”庾信《小园赋》: “枣酸梨酢。”[23]

“课输国赋”《元史》:“元之有酒醋课自太宗始,其后皆着定额,为国赋之一焉。”[24](P2394)

“职隶天官”《周礼·天官·醯人》:“醯人掌共五齑、七菹,凡醯物,以供祭祀之齑、菹。”[25](P127)

“多食却愁其损胃”《本草纲目》:“米醋,多食损筋骨,亦损胃。”[26](卷25)

“少饮斯能以辟寒”《三元参赞延寿书》:“饮少热醋辟寒,胜酒。”[27](P33)

“衉血传长者之德”《新唐书》:“任迪简,天德李景略表佐其军,尝宴客,而行酒者误进醯。景略用法严,迪简不忍其死,饮为釂,徐以他辞请易之,归喀血,不以闻,军中悦其长者。”[28](P5177)“■蠡饮军中之干”《事物绀珠》:■蠡,军中干醋。[29](卷14)

“注鼻鞠囚史著严刑之过”《旧唐书》:“来俊臣每鞫囚,无问轻重,多以醋灌鼻。”[30](P4838)

“开胸豁眼医称善治之丹”《北梦琐言》:“一少年眼中常见一小镜子,医工赵卿诊之,与少年期,来晨以鱼脍奉候。少年及期赴之,延于阁子内,且令从容,俟客退后,方得攀接。俄而设台子,止施一瓯芥醋,更无他味。卿亦未出。迨禺中久候不至,少年饥甚,且闻醋香,不免轻啜之,逡巡又啜之,觉胸中豁然,眼花不见,因竭瓯啜之。赵卿探知方出,少年以啜醋惭谢,卿曰:‘郎君先因吃鲙太多,非酱醋不快。又有鱼鳞在胸中,所以眼花。适来所备酱醋,只欲郎君因饥以啜之,果愈此疾。烹鲜之会乃权诳也,请退谋餐。’他妙多斯类,非庸医所及也。”[31](P80)

“每思东里独妪之醯”《太平御览》:“弘君举《食檄》曰:大市覆罂之蒜,东里独妪之醯。”弘君举(疑为南朝梁人)撰“檄”文体,《食檄》全文已散佚。[32](P415)

“常怀邹平食宪之单”唐代段文昌(773—835)自编《食经》五十卷,时称《邹平公食宪章》。已散佚。

斯为味乎?至味良其餐乎?赋中过渡的语句。

“常餐至有叠山佳句”谢叠山(1226—1289)有《乞醯》《谢惠醋启》长诗。

“石恪书图风流”石恪画有《尝醋翁》,黄庭坚有诗《题石恪画尝醋翁》。

“曼卿饮与酒而俱尽传神”《梦溪笔谈》:“石曼卿喜豪饮,与布衣刘潜为友。尝通判海州,刘潜来访之。曼卿迎之于石闼堰,与潜剧饮。中夜酒欲竭,顾船中有醋斗余,乃倾入酒中并饮之。至明日,酒醋俱尽。”[33](P98)石曼卿(992—1040),北宋诗人。

“王戬年虽老而能摹”《本草纲目》:“王戬自幼不食醋,年逾八十,犹能传神也。”[26]

“潘子则逡巡戏咏”苏轼诗《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余云为甚酥潘邠老家造》:“已倾潘子错著水,更觅君家为甚酥。”[34](P280)

“卢相则笑答堪娱”《唐国史补》:“卢相迈不食盐醋,同列问之:足下不食盐醋,何堪?迈笑而答曰:足下终日食盐醋,复又何堪?”[18](P27)

“赵卿为治眼之上药”见“开胸豁眼医称善治之丹”句,出典《北梦琐言》。[31](P80)

“王维闻入瓮之吚吾”《云仙散录》:“孟浩然,眉毛尽落;裴祐袖手,衣袖至穿;王维,至走入醋瓮。皆苦吟者也。”[16](P13)

“夫其瓶投红炭以制瓮”《多能鄙事》:“收藏醋法:收醋须用头出者装入瓶,每瓶烧红炭一块投之,加炒小麦一撮,箬封泥固。或入烧盐者,反淡了味。”[35](卷1)

“驱白醭为方”《广韵》:“醋生白醭。”[36](卷5)

“动韩家之顽石”《琅嬛记》:“韩朋墓木有相思子,有海石若豆瓣,入醋能移动者,亦曰相思子。”[37]

“发郑氏之新香”《玉泉子》:“郑余庆,清俭有重德。一日,忽召诸朋朝官数人会食……诸人相顾,以为必蒸鹅鸭之类。逡巡,舁台盘出,酱醋亦极香新。”[38](P184)

“病入庭前之树”《酉阳杂俎》:“杜师仁尝赁居,庭有巨杏树。诊树一处,曰:‘树病醋心。’杜染指于蠹处,尝之,味若薄醋。尝见《栽植经》三卷,言木有病醋心者。”[39](P214)

“医痊火上之伤”《北梦琐言》:“火烧疮无出醋泥,甚验。孙光宪尝家人作煎饼,一婢抱玄子拥炉,不觉落火炭之上,遽以醋泥傅之,至晓不痛,亦无瘢痕。是知俗说不厌多闻。”[31](P155)

“宋都坊库一十八处之称富”《乾道临安志》:“醋库一十八处,分在府城内外。”[40](P38)

“周礼奄女二十二人而共襄”《周礼》:“醯人奄二人、女醯二十人。”[25](P14)

“抑且一字成洛阳之桥”《枣林杂俎》:“泉州万安桥,俗呼洛阳桥,长三百六十丈。鄞县蔡锡,永乐癸卯乡试入胄监,仁庙以学行授兵科给事中,出守泉州,欲修万安桥,发石刊,曰:“石头若开,蔡公再来。”檄海神,遣醉卒自投于海。若有神擎之者,俄易书一“醋”字,乃八月二十一日酉时也。事载锡《家传》中。今庙象皂服,行人过,焚草履一?。”[41](P400)

“二豆致房中之喜”《仪礼》:“馔于房中,醯酱二豆。”[5](P71)

“贮至须乎土城熟”《吴地记》:“平门西北二里有偏将军孙武坟,西北有酱酢城,汉刘濞筑。” “吴王筑城以贮醯醢,今俗呼为苦酒城。”[42](P31)

“必调夫铜匕,杯浮苦酒”《齐民要术》:“外国苦酒法:正月旦作,九月九日熟,以一铜匕,匕水添之,可三十人食。”[43](P267)

“书生每对此而攒眉”《苏氏演义》:“醋大者,或有抬肩拱臂,攒眉蹙目,以为姿态,如人食酸酣之貌,故谓之醋大。”[44](P20)

“壶满寒浆”《尔雅》:“葴,寒浆。”[45](P489)寒浆,也叫醋浆。

“妒女更相宜而染指”《梦林玄解》:“饮醯凶占曰:醯,醋也。梦饮此者,令人酸鼻之兆,生离死别,难免悲痛情怀;待物接人,不脱寒酸气味。妇女梦之,必生妒忌之心,有怙宠之态。”[46](P247)

三、余论

《醯赋》用了大量的典故,其中多数典故在《醯略》一书中出现过,只要仔细阅读《醯略》,稍加留意,并不难找。但古籍相互援引,作者赵信也并没有完全核对原书。如“曼卿饮与酒而俱尽传神”句,据《醯略》卷四《杂记》载其典为“《文昌杂录》:石曼卿,通判海州,刘潜来访之。曼卿与剧饮,中夜酒欲竭,顾船中有酢斗余,乃倾入酒中并饮之,酒醋俱尽。”但笔者在核对原文时,没有发现这段文字。同样的文字,出在《梦溪笔谈》卷九《人事一》中。

另外还有少量用典在《醯略》中未出现过,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查找确实无异于大海捞针,好在基本上完成了对《醯赋》用典的探讨。

标点这样一篇古代关于醋的赋作,并对其典故进行探索,目的是让今人了解这篇几乎湮没的美文,对醋文化的挖掘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同时也在浩瀚古籍中捡拾几段关于醋的珍贝。

[1](清)赵信 醯略[M] 赐锦堂藏版,道光甲辰年(1844年) 南京图书馆藏

[2]赵炜,何宏 中国古代醋文化著作《醯略》研究[J] 农业考古 2019,(1):218—221

[3]陈晓芬译注 论语[M] 北京:中华书局,2016

[4]杨天宇译注 礼记译注[M] 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4

[5]李学勤主编 仪礼注疏[M] 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9

[6](明)罗颀 物原[M] 北京:中华书局,1985

[7](清)张英等 渊鉴类函[M] 上海:同文书局,1887

[8](东汉)应劭撰,王利器校注 风俗通义校注[M] 北京:中华书局,1981

[9](唐)柳宗元 柳宗元集(第三册)[M] 北京:中华书局,1979

[10](南宋)谢维新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[M] 四库全书本子部

[11](东汉)班固 汉书(第四册)[M] 北京:中华书局,1962

[12](元)吴亮,许名奎 忍经[M] 杭州:钱塘嘉惠堂,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)

[13](西汉)司马迁 史记(第十册)[M] 北京:中华书局,1959

[14](北宋)陶穀 清异录[M] 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

[15](汉)孔安国,(唐)孔颖达撰,(唐)陆德明释文 尚书注疏[M] 北京:北京图书馆出版社,2004

[16](后唐)冯贽 云仙散录[M] 北京:中华书局,1985

[17](西晋)卢谌 杂祭法[M] 济南:皇华馆书局,清同治间

[18](唐)李肇.唐国史补[M].上海:古典文学出版社,1957.

[19](南宋)谢枋得.谢叠山全集校注[M].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4.

[20](唐)苏敬.新修本草[M].合肥: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1.

[21]佚名.西京杂记(外五种)·汉武帝内传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.

[22](南宋)杨万里.杨万里诗文集[M].南昌:江西人民出版社,2006.

[23](北周)庾信.庾开府集笺注[M].四库全书本集部.

[24](明)宋濂.元史(第八册)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6.

[25]徐正美,常佩雨译注.周礼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4.

[26](明)李时珍.本草纲目[M].南京:金陵初刻本.万历二十四年(1596).

[27](元)李鹏飞.三元参赞延寿书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.

[28](北宋)欧阳修等.新唐书(第十六册)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5.

[29](明)黄一正.事物绀珠[M].四库全书子部·类书类.

[30](后晋)刘昫.旧唐书(第十五册)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5.

[31](北宋)孙光宪.北梦琐言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1.

[32](北宋)李昉.太平御览(饮食部)[M].北京:中国商业出版社,1993.

[33](北宋)沈括.梦溪笔谈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.

[34](北宋)苏轼.东坡全集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0.

[35](明)刘基.多能鄙事[M].上海:荣华书局,民国六年(1917).

[36](北宋)陈彭年.广韵[M].张氏重刻泽存堂版,康熙四十三年(1704).

[37](元)伊世珍.琅嬛记[M].四库全书子部·杂家类

[38](唐)佚名.奉天录(外三种)·新辑玉泉子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4.

[39](唐)段成式.酉阳杂俎[M].济南:齐鲁书社,2007.

[40](南宋)周淙.南宋临安两志·乾道临安志[M].杭州:浙江人民出版社,1983.

[41](清)谈迁.枣林杂俎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06:400.

[42](唐)陆广微.吴地记[M].南京:江苏古籍出版社,1999.

[43](北魏)贾思勰.齐民要术[M].南京:江苏古籍出版社,2001.

[44](唐)苏鹗.苏氏演义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2.

[45]管锡华译注.尔雅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4.

[46](明)陈士元.梦林玄解[M].北京:朝华出版社,1993.


文章来源:中国调味品 网址: http://zgdwp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45056.shtml


上一篇: 钱塘三味:读《流水的盛宴 ——诗意流淌钱塘
下一篇: 轻工业手工业论文_天然美味魔芋休闲食品的开发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中国调味品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